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疫情期间个人贷款业务可延期还款
参前倚衡网
2025-04-05 08:20:50
我曾经说过,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
市环保局表示,受周边油品质量的影响,本市仅对不需出京行驶的公交和环卫用途的重型车实施了国五标准,下一步将根据周边省市油品质量改善情况,适时推动本市重型车实施更严格的标准。关键词处罚措施非道路机械冒黑烟将严罚新标准实施后,不符合标准的重型车将停止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手续。
记者了解到,一季度全市共淘汰老旧机动车6.5万辆,目前全市共有国一、国二标准的老旧机动车130万辆,加上已经纳入淘汰范围的国三标准车,共有约200万辆。此外,对冒黑烟的非道路机械将严格按照《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的规定,处罚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数据一季度主要污染物同比升两成今年前三个月,北京雾霾频发,环保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同比上升20%以上。在昨天的新标准发布会上,市环保局机动车处处长李昆生介绍说,全市约30万辆重型车中约有9000辆是国四、国五标准的车辆,主要用于公交、环卫,这些车辆集中在市区行驶。实验表明,这些国四、国五标准的重型车低负载或低速运行时会产生较高的氮氧化物排放。
李昆生表示,重型车辆的政府补助金额远远高于小型车辆,下一阶段也会考虑继续提高政府补助额度。昨天,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在做客城管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时表示,北京60%以上的PM2.5都是烧出来的,包括烧油和烧煤。这一点没有疑问,但会产生问题,一些靠条约无法避免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人们正慢慢对气候移民的可能影响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其中最好的例子就是最近欧盟企图将国际航班纳入其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尝试遇阻。海平面的上升即将导致太平洋岛国从地图上消失,这个戏剧性的命运毫不意外地成为头条新闻,但如今学者们强调说,大部分气候移民活动都发生在各国境内,真正跨国界迁移的人屈指可数。霍奇金斯说:在这一点上,有时我们很难不对整个气候变化问题的前景感到悲观。
尽管他的话没错,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团队在气候移民上的努力比联合国更雄心勃勃(同时也更麻烦)的气候谈判进程更有成果,但前方仍然存在着严峻的挑战。专家们对于移民规模的预期相差很大,少的有几千万,多的则象牛津学者诺尔曼迈尔斯所说的到2050年将达到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三1/36)。
不过,气候移民对话的一个方面让霍奇金斯感到高兴。这是一个非常人性的问题。总的来说情况可能是这样的:尽管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各国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用更狭隘的方式来处理,只顾及自己的国民,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长期来说,许多人必须适应,或者到别处寻找新的生路。
而且,对那些全部国土都不宜居住的国家来说,国民们必须找到愿意收留他们的别国。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各国掏出比过去更多的钱来帮助别国应对气候变化,恐怕很难办到。发达国家关于适应基金的承诺远未能兑现,而且本国气候成本的不断升高也会让它们为别国气候移民提供资助的热情大减。因气候被迫迁移的并非只有他们。
气候移民的多数负担要由当地来承担。但是我确实认为前进的一个办法就是将问题分成小块,多少会让它更好办一些。
他说:我确定各国政府会作出此类决策,我也确定在某些情况下,气候变化会被当作一个借口来达到与气候变化无关的目的。根据我做律师的经验,当人们直觉地理解一个问题时,就会有助于找到解决之道。
与气候变化减缓目标、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气候变化讨论中其他更加理性的方面不同,移民是一个更容易描述和领会的问题。这种做法的结果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可能会非常危险。随着专家们纷纷展开开始分析研究海平面上升、沙漠化、冰川湖崩决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过去五年中,气候移民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沙赫尔的妇女每天要走25公里去打水,马朱罗环礁的高水位大潮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卷走了房屋,淹没了道路,气候变化正在挑战着人类家园的耐久性。霍奇金森说,现有的气候和难民法律不足以解决这些移民的问题。他说,气候变化移民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到每个国家,有的是因为国内发生了移民活动,还有的则是被要求掏钱去帮助其他国家。
对此力有不逮的穷国的政府,将不得不想方设法保护或者另行安置那些易受危害的社区。重要的是,这一条约并未要求签署国承诺接受别处的气候难民。
沿岸这些历史悠久的社区还保留着古老名字,比如尤纳拉克利特、戈勒文和特勒,对他们来说,气候变化的压迫感是如此巨大而真切。根据灾害分析机构Eqecat公司的数据,单是飓风桑迪就给美国造成了高达500亿美元的损失,而且据预测,极端天气事件还会增加。
这就引发了一系列棘手的法律问题:一个已经被淹没在水下的国家还是国家吗?它的渔业权怎么办?其国民的法律地位又将如何?气候移民条约那么,一项国际条约对此有什么帮助呢?澳大利亚航空法律师戴维霍奇金森是条约起草工作的负责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DP)200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所谓沿海农民被迫收拾家当迁移到一个富国的情况绝非典型,而是把情况过于简单化了。
他说:我们承认制定条约这件事本来就很困难,气候变化方面的条约尤其难。所谓气候移民,就是被迫迁移的家庭,和需要新家的人们。他还说,尽管人们正在为此做一些零星的努力,比如研究者们正在帮助阿拉斯加社区制定移民安置计划,但还需要做一些更具组织性的工作。人们能够理解它,因为我们都有家。
但这样的工作不是已经在做了吗?富国向穷国提供用于适应气候变化资金,已经成为联合国谈判的一部分,而且发达国家已经承诺到2020年提供1000亿美元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比如,中国西部有大批牧民在气候变化的名义下被迁出草原,即所谓的生态移民。
由于政府干预未能消除气候变化的因素,十二个土著群体决定离开,更多的人可能也会这样。那为何还要另起炉灶呢?对霍奇金斯的团队来说,在气候移民这个范围较窄的问题上形成一个条约,代表着有机会打破僵局、在更广泛的气候变化议题上达成协议。
荒凉的阿拉斯加东北部,这里的村民们面临着一次艰难的旅程。公约还将设置一个框架,以便对更加令人担忧的问题那些被上升的海平面完全吞没的国家从长计议。
第一个挑战就是广泛的人类福祉问题。在谈了一会儿这方面的困难后,他的声音变得明快起来:哈,气候移民毕竟不会有这么困难。过去五十年里,这里的温度上升是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资金问题然而,最大的挑战或许还要数资金问题。
随着移民带来更加尖锐的土地和水源竞争,很有可能会爆发冲突。条约草案将于今年内完成,之后起草团队将会开始劝说各国签署加入。
认识到气候变化规模将变得越来越大,一个国际律师网络正在起草一个条约,确保对易受害人群的帮助。简言之,世界需要开始就气候移民问题进行讨论了。
因为气候移民牵涉到大量人口要离开长期生活的家园,寻找新的居住地。海冰和永久冻土正在融化,这里不再宜人适居,洪水和侵蚀使万物凋零。